欢迎访问 景区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 正文

一个长三角跨域湖泊的5年蝶变

时间:2024-08-27 03:04:03   来源:  作者:   点击:

  640 (61).jpg

  

  元荡,一个地处上海青浦和江苏吴江交界处的跨省域湖泊,13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相当于两个西湖。

  

  大约10年前,青浦居民赵建平开始用相机记录这片水域。在他2019年前拍摄的照片中,毛竹、渔网、绿藻、污水管随处可见;而这几年,画面中这些曾经的“常客”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澈见底的水面、绿树成荫的堤岸,来客也变成了迁徙的候鸟和元荡慢行桥上打卡、钓鱼的市民游客。

  

  昔日“三不管”污染严重的劣五类水体,如今已脱胎换骨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河三湖”中的核心湖泊,湖口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三类。

  

  5年间,这里的变化为何如此之大?

  

  从“各管各”转向“共同管”

  

  2019年前,元荡湖按省界线被毛竹和网片分成了两片:东侧归上海管,西侧归江苏管,分属不同行政区。但“各管各”的问题是:水里,周边渔民布下围网,养鱼养蟹,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岸边,工厂污水直排入湖,废旧木材交易市场堆放着建筑垃圾,导致元荡水质常年停留在劣五类。

  

  改变始于2020年。据青浦区水利管理所副所长向赟旭介绍,在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牵头下,2020年元荡生态修复和岸线贯通工程正式启动。青浦区和吴江区以省界两侧各1.2千米岸线为先导示范段,连通水系、清淤疏浚、整治岸坡、涵养水源。

  

  自此,对元荡的治理从“各管各”转向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管”:拔除省界处的毛竹和网片、共同整治入河污水口,防洪标高统一为5.5米,蓝绿空间比不低于90%、生态岸线占比不低于80%,环湖慢行系统宽度不小于6米,每2公里左右设一处驿站……

  

  整治项目中,有一条原则是“就高不就低”。例如,规划中,上海青浦段设有生态岸线占比不低于80%的标准,吴江方面则没有明确的约束性指标。最终,在综合考虑和协商下,吴江段决定也将生态岸线占比与青浦保持一致。

  

  截至目前,元荡生态治理和贯通工程三期项目已全部完工,跨省域的元荡岸线也已实现贯通。监测数据表明,2021年,元荡湖口断面共4个月月均水质为四类,两个月月均水质为三类;2022年,元荡湖口断面共1个月月均水质为四类,同比减少75%,4个月月均水质为三类,同比增加100%;目前,湖口断面水质已保持在三类水平,物种多样性和水生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也高于刚修复时。

  

  积极探索生态治理修复新模式

  

  治水,还需久久为功。水质改善后还有长期的养护、监督工作要做。在元荡慢行桥边,一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青吴嘉联合湖长公示牌非常醒目,上面不仅公示着区级联合河长的名字,还公示着联合河湖长制五大机制:联合巡河机制、联合管护机制、联合监测机制、联合执法机制、联合治理机制。

  

  不仅如此,青浦吴江两地仍在积极探索生态治理修复新模式。长三角联合生态修复基地暨“最江南”公益诉讼实践创新基地在元荡湖畔建成,720亩的区域内有碳汇林区、增殖放流、水中森林、绿化养护、河道清洁5个功能片区,用法治方式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有了这些实践探索的经验,示范区内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的生态面貌持续改善。据示范区执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示范区地表水优三类断面比例从2019年的75%上升到96.2%,“一河三湖”重点跨界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

  

  清澈的水面上,飞跃两地的元荡慢行桥宛如一条彩色的缎带,不仅将两岸居民的见面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了15分钟,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点,往来游客络绎不绝。最近,博主“长三角老陈”更新了一条视频,揭秘了它建设的过程:从打下第一根桩到建成完工,元荡桥落成仅用了88天。

  

  推进得如此之快得益于示范区推动的联合审批制度。元荡桥的联合审批是第一次直辖市与地级市行政主管部门的公章盖在同一份行政许可决定书上。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刘群星说,在此经验基础上,水乡客厅方厅水院项目也进一步探索跨省域项目审批新模式,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跨域步行桥全面合龙,预计在明年年中整体完工。

  

  都说“沧海桑田”,自然界中的河湖变迁往往以百年为计算单位;而在长三角“原点”之处,一个跨省域湖泊在5年时间里完成了它的蝶变。

  

  

  来源:文汇报


原文链接:https://sthj.sh.gov.cn/hbzhywpt1272/hbzhywpt1158/20240820/cb6e093926914f7ca38e2ff3c1602b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服务|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在线网 jingqu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