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在线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服务 > 正文

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时间:2021-03-31 07:03:28   来源:  作者:   点击:

  图片1_副本.png

  “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相关部门强化主体责任,提高治理能力,加强投入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管理改革,促进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有效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基础,基本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格局,为充分满足人民文化生活新期待、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新要求迈出了坚实步伐。

  图片2_副本.png

  ——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完善。各级扎实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一是文化场馆达标建设成效明显。各地有力推进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建设,全省有30个图书馆(含省图书馆扩建)、17个文化馆得到了新建或改扩建。目前还有11个图书馆、5个文化馆改扩建工程正在实施,天水市图书馆、文化馆,酒泉市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新建项目已经完成选址和立项工作。二是基层文化设施得到全面加强。突出基层和贫困边远地区,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638个贫困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提升改造,建成了122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实现了全覆盖。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平均面积达到2193平方米,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平均面积达到2060平方米,居民常住人口人均拥有文化场所1.4平方米。三是基本公共文化标准化服务得到保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甘肃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各市州政府制定出台了本地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各县(市区)政府出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健全了基本公共文化标准化服务制度。各级财政通过政府购买、资金配套等形式,全省每年共计投入经费近2400万元,用于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开展文化活动,有力保障了公共文化基本服务项目落实见效。

  图片3_副本.png

  ——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着眼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基层综合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场所、项目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加强基层文化阵地服务能力,广泛开展乡村春晚、读书演讲、戏曲演唱、体育赛事、科技培训等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者的文化生活需求,全省常年固定参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群众达到35万人。二是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趋于成熟。按照与总馆服务功能基本一致、服务项目按需供给、实现资源互联互通的要求,全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分馆覆盖到了1228个乡镇,有力推动了文化资源下沉,探索了行之有效的改革管理措施。如兰州市“城关书房”、白银市景泰县“乡村飞阅计划”、金昌市“城市书吧”、嘉峪关市、甘南州等总分馆“通借通还”,定西市文化馆的“四有标准”(有一组音乐器材、一套演出音响、一套体育设施、一批演出服装)、“四包干”(市文化馆包县区、县区文化馆包乡镇、乡镇文化站包村、村包社开展业务辅导)等做法,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办法。三是公共文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稳步推进。以提升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益为宗旨,以构建“外部监督、内部激励”的监管体制为目标,在省图书馆、省文化馆、定西市文化馆现行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全省市级以上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目前,全省43个改革单位均完成了理事会组建、章程制定等规定“动作”,天水市探索建立了绩效奖惩、人才招聘等决策制度,定西市建立了理事会决策的“3332”模式(单位代表3名、政府部门委派3名、业界专家中推荐3名、社会人士2名),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4_副本.png

  ——惠民项目深受群众欢迎。着眼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项目。一是基层文化设备更加完善。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为8239个贫困村、少数民族村配送文化设备52个种类、20余万套(件),开展音乐器材、文化活动组织等培训8000余人次,保障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设备、有组织、会使用、能娱乐。二是数字文化服务优势凸显。全省建设了659个乡镇数字文化驿站、744个村级数字文化服务点,“乡村飞阅”计划覆盖228乡镇,104个图书馆均配备了数字文化云屏服务设备。在酒泉市89个边远牧区建成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据不完全统计,新冠疫情防控以来,全省通过数字文化终端设备下载量日均达到40万人次,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文化惠民演出深入群众。以“春绿陇原”“戏曲进乡村”“文艺轻骑兵”“百姓文化广场惠民演出月”服务活动等主要载体,采取“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形式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全省文艺院团、文化馆馆办团队等专业机构年均开展公益演出年均达到8100多场次,年均服务群众达1600万多人次。

  图片5_副本.png

  ——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机构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是服务队伍得到加强。近年来,各级采取人员招聘、职称评审、设立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不断壮大从业者队伍。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达到7800多人,较2015年增加1000多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达到1149人,较2015年增加了181人。金昌市、张掖市、天水市、平凉市等地还设立了副科级乡镇文化站站长,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等地在村(社区)设立了公益性文化服务岗位。通过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类文化专业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全省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受训年均达到3000多人次,业务素质普遍得到了提升。二是公共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各级加大投入,丰富文化资源,改善服务条件。较2015年,全省公共图书增加360多万册,总藏量达到1700.319万册,电子图书增加1669多万册,累积达到1864.4万册;全省文化馆馆办文艺团体增加20多个,累积达到221个,流动舞台车增加36辆,累积达到55辆,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创作了物质条件。三是供给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通过项目经费绩效考核、流动服务、总分馆服务、惠民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全省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50多万人,年均总流通达到907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714万册次、外借总量达到372多万人次,年均举办阅读辅导活动2000多次。全省文化馆年均开展演出3000多场次,开展流动文化演出1000场次,辅导群众业余文艺团体1万多个,举办各类展览近5000个,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李江华)

  


原文链接:http://wlt.gansu.gov.cn/gswlyw/35672.jhtml

投稿服务|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在线网 jingqu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8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